来源:厦门市湖里区当古古玩店 时间:2025-02-18 02:28:00 [举报]
龙洋币制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 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早的龙洋是 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
光绪十三年(1887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批准由广东 银元局试铸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 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外围 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 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 库平七钱三分”。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 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这是我国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 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提到银元,大家是不是一下子想到了“袁大头”。其实,银元在中国早有流通。
外国银元是自明代就已流入中国的,大的功臣还是郑和。至清代更加普遍,流通地区也自东南沿海逐渐深入内地。清代人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到19世纪时,通行的是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立后铸造的鹰洋。
目前银元收藏确实非常热门,近几年价格也越来越高,参与了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不光是纯粹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投资品种来参与的,毕竟在几千年的货币发展过程中,银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银元的出现在当时流通时就因为铸造精美而广受喜爱,清末的龙洋、民国的袁大头、孙小头、船洋。、大汉银元等等!在当时为中国的货币抵御的冲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银元为什么又叫大洋?
因为银元的概念来自“洋”。清代中国人接触的西班牙贸易银元被称为本洋,因为成色固定,花纹复杂规整(伪造困难),形状适合携带等优点给当时主要靠银块称重的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至于有英国人记载本洋以高达到自身含银量两倍的价值流通。之后墨西哥从西班牙立制造的所谓鹰洋在中国同样受到欢迎。
经过200年以上的流通,大型银币称为洋的习惯扎根中文。清发行的代银元也顺理成章的被称为龙洋,国民发行的大头们也不例外。
货币是一个国家历史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明治银元品相较好,文精美,字口深,非常适合收藏。
一枚小小的银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钱币虽然并不多,但是每枚银币价值却是不菲。银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
标签:广东回收龙洋,回收龙洋多少钱,浙江回收龙洋,湖南回收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