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铸造辨伪: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采用的是陶范法。这种方法无论是铸小件或大件铜器,都有良好的效果,对一些器形和雕镂复杂的器物,可先分铸,再合铸。春秋战国时,发明了失蜡铸造法,使青铜器铸造工艺上了一个台阶。后人作假青铜器,多不采用陶范法。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特征,这是鉴定青铜器的主要依据。
补配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相似于打料铜器的制作工艺在补配上的应用;另一类以铜器的铸造工艺为基础的补配方法。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打料铜器是利用铜的延展性,经过打、抛、收、闷、錾、组焊等工艺而成器,在修复技术上也是一样。
拓样
青铜器缺块了,先用纸托在缺块的里面(后面)画上缺块的形状大小纸样,把纸样贴在厚薄与原器相仿的紫铜板上,用钢錾切割下来。
钣金
拓样铜板,经过打、抛、收等工艺处理成为一个定形的补块。打,是利用平锤将一块铜板打薄以达到合适的厚度;抛,是将切割下来的平面铜板补块用圆头凸面锤打出鼓形,以符合原器物的形状要求;如果抛得太鼓了也可以在圆头铁棍拐砧子上收,一抛一收以使适合原器形要求为止。
焊接在传统的技术中有两类,一类是“铜焊”,一类是“锡焊”。“铜焊”比较牢固,古代有熟红、黄、白铜等,锻打制成的铜器衔接处都用铜焊,铜焊就是熔焊,需预先准备好铜焊料,焊接时需要以硼砂熔焊,技术上主要掌握火候。古青铜器都不采用这种工艺,一般用锡焊接,它能焊铜、铁、金、银,焊接温度比较低,对原件的破损伤可以控制在小限度内。所以,在对古代青铜器的修复技术中,包括补配、组焊,基本上是锡焊。锡焊技术主要是运用焊接工具焊烫、拉、挂,其技术都集中在烙铁尖上。